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400-8325-007

热门标签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2023年郑州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3-08-22 15:57:23 作者:珏佳郑州猎头公司 点击次数:378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伴随万物葳蕤,2023年已过半,走进郑州高新区,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推进,一项项工程建设快速向前,一幅澎湃画卷铺陈舒展。

一季度,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郑州高新区GDP总量完成152.0亿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1亿元,同比增长10.9%;二季度数字显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实现了“时间过半 任务过半”的双过半目标。

有“形”的数字,见证发展之“势”。郑州高新区1988年建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河南省批准建设的第一家开发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30余年接续奋斗、耕耘积累,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名列第八位,在2022中国高新区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七位。

目前,郑州高新区注册各类市场主体8.1万家,其中企业6.7万家。形成了“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构建了累计21家主板上市公司,79家新三板企业,764家四板企业,37家省级、90家市级上市后备重点企业,3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58家瞪羚企业,134家潜在瞪羚企业,4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24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97家高新技术企业,305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据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介绍,今年以来,郑州高新区以合作共建、创新驱动、产业拉动、改革联动为抓手,奋力谱写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篇章,不断开创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局面。

合作共建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郑州高新区发展至今已走过30多个年头,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原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不够集约、部分产业结构存在雷同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改变这一现状,2022年,高新区启动产城更新项目,采用“政府主导、一次授权、滚动实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按效付费”的模式,通过存量土地更新提升产业能级,实现“融合产城、美化形象、激活产业、改善交通、集聚人才”五大发展目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2年8月,高新区与荥阳市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区域合作共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部署的具体实践,是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了发展空间。

夯实基础扩增量,把握发展机遇,272.5平方公里共建区“多规合一”“一盘棋”统筹资源配置、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坚持聚焦产业、集约发展,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产城更新聚变量,对高新区17.5平方公里实施“工改工”腾笼换鸟,瞄准新赛道、推进深制造;地铁五龙口停车场上盖物业项目探索了土地利用向三维空间拓展新模式。整合调规优存量,在省市支持下“三区三线”划定区域内永久基本农田全部调减、新增建设用地9.3平方公里,共建区新增产业面积4.6万亩、占总面积的64.2%。

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好消息接连不断:

在2023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名单中,郑州高新区共有3个车间(工厂)上榜,至此,高新区省级智能车间(工厂)达29个;成功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系全省唯一;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百强榜中,河南省共有4家企业上榜,郑州高新区占据3席……跳动的数据、耀眼的荣光,映照着郑州高新区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拼搏担当,记载着郑州高新区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铿锵步伐。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把创新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着力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7家、省级创新平台381家、市级创新平台893家。集聚了河南省唯一的大科学装置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占河南省的43.7%;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占河南省的70%;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占郑州市67%。建成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计量院郑州分院等31家新型研发机构。

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91%、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58.2亿元、占全省的5.3%,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6%。促进成果转化,落实“揭榜挂帅”“赛马制”,56项关键核心技术就地产业化,连续7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46亿元、增长38.5%。

新物种企业迅速发展。搭建起“从潜在瞪羚到独角兽”的新物种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2年认定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企业258家,同比增长44.1%。其中,80%的企业分布在数字经济、绿色科技和智能制造领域,并涌现出机器人、传感器、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赛道,“硬科技”属性持续增强。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成功获批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区域;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突破万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6件,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前十以内;中国专利奖29个,占河南省20%。

创新人才不断集聚。目前80万常住人口中,64岁以上人口仅占5.2%,大学文化人口程度占46.9%,拥有21名驻区院士、14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2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累计入选郑州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27个,各类科技人才12万余人,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体系。

创业生态梯次完善。构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新区第五位和第七位,获首批中央财政资金4600万元支持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特色载体,今年获批中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全国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融通创新方向),主动对接区内四所高校建设“梧桐荟”环高校创新街区,助力青年人才落地创业。

产业拉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拥有汉威科技等3000多家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成功举办四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核心区位列“中国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第四名……凭借实力和优势,今年3月在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位列河南第一。

智能传感器是郑州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更是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围绕构建“4+4+4”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聚焦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产业、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四大未来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持续壮大,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更加顺畅,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产业集群正加速集聚。

深挖资源禀赋,找准自身优势,郑州高新区发展要素迅速集聚,特别是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新材料产业: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获批“国家超硬材料特色产业链”等国家级称号。已集聚超硬材料领域相关企业1890 家,集聚了行业内 70%以上的中高端创新资源。据初步统计,2022年超硬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近180亿元。

全球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河南金刚石看高新”,作为火炬中心授予的唯一一家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高新区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化特色显著、技术创新体系相对完备。目前,在省市支持下正积极筹办“2023首届国际金刚石产业大会”。

智能传感产业:集聚了汉威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构建了覆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连续成功举办 2018—2022四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得到业界普遍认可和高度关注,溢出效应明显。

网络安全产业:已集聚领域相关企业 1283 家,紫光股份、长城计算机、芯盾网安、启明星辰、新华三、360等行业龙头企业驻区发展。连续三年举办“强网杯”一赛一会一展系列活动,建成了全国唯一的网络安全科技馆,作为2020年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会场。紫荆网络安全产业园已部分建成投用,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基地重大基础设施群项目正加快实施。

北斗应用产业:获批全国唯一的北斗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已集聚以授时、导航为重点领域的相关企业820 家,形成了以天迈科技、威科姆、思维自动化等上市挂牌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自2019年成功举办三次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

(受篇幅限制,仅为部分浏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均为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文章撰写/发布机构/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联系人删除;本网站为推荐阅读,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任何商业用途。


本文标签

相关文章